2025年上半年GDP30强城市增长图谱
编者按 百舸争流,不进则退、慢进亦退。2025年上半年,GDP30强城市排位迎来新一轮洗牌。“头部”城市排位稳定但也暗流涌动,如武汉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,坐稳“经济第9城”并向前紧追杭州;“腰部”城市位次争夺进入白热化,如天津与青岛的“北方双雄对决”、郑州与长沙的“经济第15城”之争;再看潜力城市,温州、大连全力冲刺“万亿之城”,下半年有望进阶……在竞争激烈的城市抢位赛中,每座城市都在使劲往前赶,GDP30强城市排位仍然充满悬念与看点。
2025年上半年,在守擂与突围的拉锯中,GDP30强城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。谁在快步流星?谁在奋起直追?谁在失速掉队?
从经济总量看,30座城市经济总量达286143.14亿元,占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总量660536亿元的43.3%,进一步发挥了动力源与增长极的作用。其中,“头部”城市排位未发生变动,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苏州、成都、杭州、武汉等9座城市经济总量超万亿元,南京以9179.18亿元守住了“经济第10城”的位置。排位变化主要发生在长沙、郑州、济南、南通、福州、合肥、佛山等“腰部”城市之间,经济总量在6000亿元—8000亿元区间。
从经济增速看,17座城市增速跑赢全国(5.3%),依次为烟台(6.4%)、徐州(6.2%)、唐山(6.1%)、合肥(6%)、温州(6%)、大连(6%)、成都(5.8%)、南通(5.8%)、福州(5.8%)、泉州(5.8%)、常州(5.8%)、苏州(5.7%)、北京(5.5%)、杭州(5.5%)、武汉(5.5%)、西安(5.5%)、济南(5.4%)。南京、天津、青岛、无锡这4座城市与全国增速持平。佛山(2.3%)、广州(3.8%)、东莞(4.8%)增长失速。
上海、北京经济总量均超2万亿元
“头部”城市排位难以撼动。今年上半年,上海、北京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6222.15亿元、25029.2亿元,以绝对优势在GDP30强榜单中分居第一位、第二位,分别高于“经济第3城”深圳7899.89亿元、6706.94亿元。
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,上海经济稳中有进,工业、金融等多项数据增长喜人,甚至有的达到近年来同期峰值,再次彰显其作为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和航运中心的龙头地位。今年上半年,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.6%,较一季度加快了2.1个百分点,升至近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加快增长,上半年全市工业战新产业(300832)总产值同比增长6.7%,三大先导产业产值增长9.1%,其中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分别增长11.7%、12.3%和4.4%。
北京高质量发展也是动能充沛、引擎强劲。今年上半年,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.5%,经济增速连续3个季度保持在5%以上;信息服务业、金融业、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.1%、8.1%、6.9%,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九成;新设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8%;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元、创历史同期新高……一个个亮眼的数据,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尤为突出,彰显了北京经济韧性。
展望下半年,北京有基础、有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增长。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朱燕南日前表示,宏观经济政策的保障和支持,北京经济自身的韧性、活力和潜力等一系列有利因素,在下半年对于北京经济发展还会形成稳定支撑。同时,北京针对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短板,出台实施产业发展、提振消费、支持创新、助企纾困等相关政策措施,将进一步激发经济的活力。
抓好演唱会、会展以及世界乒联中国大满贯、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重点活动和暑期、中秋、国庆、冬季等重点时段,系统谋划融合消费新场景;支持新能源汽车高端零部件项目在京落地,加快打造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,推动海淀、昌平两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向国家级升级……下半年,北京将扎实实施好消费提振、产业强基、企业护航、改革赋能、投资促进、民生暖心六大专项行动。
虽然上海上半年经济总量高于北京1192.95亿元,但上海5.1%的增速不及北京的5.5%,下半年北京与上海的经济总量差距有望拉近。
广州经济总量落后重庆约848亿元
重庆与广州的“经济第4城”之争,是近年来的城市抢位赛中重要看点之一。今年上半年,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9.58亿元,在GDP30强城市榜单中位列第4;广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80.99亿元,在GDP30强城市榜单中位列第5.落后于重庆848.59亿元。
汽车产业是近两年来重庆与广州经济增长出现分化的重要原因。今年以来,重庆汽车产业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集群化、绿色化趋势更加明显,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。今年上半年,重庆汽车产量达121.85万辆,同比增长0.3%,排在全国第三。全市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4%,对全市的拉动力从一季度的0.5个百分点上升为1.7个百分点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,产量为48.93万辆,同比增长25.0%。新能源整车增加值同比增长19.6%,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增加值同比增长11.5%。与此同时,汽车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.6%。
反观广州,汽车制造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继续承压,增加值同比下降5.7%。不过,广州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也在不断加快。今年上半年,在部分车企加快产品转型和新车型持续热销带动下,全市汽车制造业增加值降幅进一步收窄,其中新能源车产量增速在一季度转正后逐月提升,上半年同比增长9.5%,占整车产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升3.7个百分点;需求端的汽车商品零售额降幅同步收窄,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额同比增长7.1%。汽车产业链完善升级,汽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.3%,其中汽车零部件制造投资一直保持高位增长态势,上半年同比增长48.4%,增速比一季度提升12.8个百分点,折射出广州以关键零部件技术迭代为驱动,重塑汽车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心。
广州市统计局称,上半年,广州经济加快恢复的特征明显,但结构性调整转变非短期之功。当前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,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,内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还需持续加力。
武汉上半年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元
今年上半年,武汉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,达10592.8亿元,同比增长5.5%,主要指标好于去年、好于一季度、好于全国,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回看2021—2024年同期,武汉经济总量分别为8251.45亿元、8904.10亿元、9503.33亿元、9975.19亿元。
在拉动经济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中,今年上半年,武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.0%,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.8%,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.5%和1.1%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9.97亿元,同比增长7.3%,与促消费政策密切相关的家具类、家用电器类、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9.8%、40.5%、27.4%。进出口总额2142.7亿元,同比增长22.3%,其中出口总额1469.8亿元,增长32.0%。
择高而立、向上而行,武汉要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当好龙头、走在前列,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,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。据悉,武汉将聚焦“三个优势转化”和“六个之重”,着力发挥中部经济中心的龙头作用,推动经济能级跃升发展,不断提高服务支点建设的战略支撑力,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。
不过,武汉的竞争对手——杭州也在快步向前。今年上半年,杭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3亿元,高于武汉710.2亿元。随着以宇树科技、强脑科技、云深处等为代表的一批杭州科技新锐企业出圈,在杭州规上工业中,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.5%、9.2%和10.5%,快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.6、2.3和3.6个百分点。分产品看,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7.8%,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25.4%,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9.4%。
面对杭州日益扩大的领先优势,武汉要“保九争八”仍需继续努力。
“腰部”城市交替领跑
今年上半年,天津和青岛经济总量分别为8706.6亿元、8587.33亿元,同比均增长5.3%,两城差距进一步缩小至119.27亿元,为年底的“北方双雄对决”增添了悬念。
在GDP30强城市排位中,经济总量处于6000亿元—8000亿元区间内的无锡、长沙、郑州、济南、南通、福州、合肥、佛山、西安、泉州、东莞竞争激烈,交替领跑的“拉锯战”看点颇多。
无锡以7735.15亿元的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14.其中工业贡献功不可没。上半年,无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7%。前十大工业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正增长,其中电子行业同比增长16.0%,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.9个百分点;集成电路圆片、传感器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.7%、40.4%。
其后,GDP排名第15位至第24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(7640.38亿元)、郑州(7329.3亿元)、济南(6674亿元)、南通(6581.2亿元)、福州(6556.13亿元)、合肥(6514.7亿元)、佛山(6366.87亿元)、西安(6358.16亿元)、泉州(6357.04亿元)、东莞(6067.84亿元)。相较于2024年上半年,福州上升了2个位次,长沙、济南、西安均上升1个位次,郑州、南通、合肥、佛山、泉州都下滑了1个位次。
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培育和发展,正在成为城市进位的关键变量。以济南为例,今年上半年,济南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2%。其中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.7%、33.1%、8.1%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5.0%,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.8个百分点,表现亮眼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上半年,多座城市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不足百亿元,如济南以92.8亿元的优势领先南通,南通以25.07亿元的优势领先福州,福州以41.43亿元的优势领先合肥,佛山仅以8.71亿元的微弱优势领先西安,而西安与泉州之间的差距更是不足2亿元。
可以预见,未来一段时期内,GDP30强城市排位中第15城至第30城排名反复易位、交替领跑将成为常态。
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,证券配资的条件,360配资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