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水湾79号,李嘉诚最后的告别?
63万港元变成65亿港元,一代超人转身离去,留下的是香港地产黄金时代的余晖。
深水湾道79号,这座矗立半山的花园洋房,远非普通豪宅。1963年,35岁的李嘉诚以63万港元买下这栋三层小楼作为婚房,开启了一段传奇旅程。62年间,它见证了长江实业从塑胶厂到地产巨头的蜕变,亲历了1996年震动全港的李泽钜绑架案,更在2006年化身“钢铁堡垒”——防弹玻璃、外墙电网、钢门避难室层层包裹,却裹不住财富神话的光芒。
当2025年7月市场传出“50亿港元的‘七六折’抛售”时,这座估值65亿的风水宝地瞬间成为资本市场的风暴眼。尽管8月4日李泽钜紧急辟谣称“无出售打算”,但传闻引发的震动却揭开了更深层的真相:李氏家族早已启动一场静默的资产大迁移。
01 抛售疑云,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腾挪
深水湾豪宅的出售传闻虽被证伪,但李氏的资产抛售潮却是铁一般的事实。就在传言发酵的同一周,长江实业旗下和记黄埔地产悄然启动“大湾区双居生活”计划,向香港买家集中倾销惠州、中山、广州、东莞四地400套房源。
惠州泷珀花园的51平米一房户型,单价从1.4万元/平方米骤降至8632元,跌幅高达38%;东莞海逸豪庭别墅价格较2023年峰值腰斩60%,部分房源跌破2万元/平方米。最惊人的是40万港元(约36万人民币)的入场券——这个价格甚至不够支付香港同面积住宅的首付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营销策略:开通免费跨境看房巴士,接受人民币结算,向香港中产描绘“双城生活”的美梦。这种精准收割香港购买力的操作,已让惠州项目近600套房源落入港人囊中。
02 时间炼金术,囤地模式的终极套现
表面看似跳楼大甩卖,实则暗藏李氏家族跨越三十年的资本玄机。以东莞海逸豪庭为例,其地块是1999年以不足千元/平方米的成本价囤得。即便当前以1.8万元/平方米“腰斩价”抛售,土地增值收益仍超180倍。
同样的模式遍布大湾区:这些“老盘新卖”项目拿地时间集中在1999-2001年,即便降价三成,利润率仍超35%。这种“囤地-慢开发”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三重套利:
政策套利:钻营早期土地监管漏洞,北京姚家园地块2001年1750元/㎡购入,2023年七折抛售仍赚40倍
税负转嫁:赶在土地增值税清算前出货,将潜在60%税负转嫁接盘者
周期对冲:用超长开发周期平滑波动,2008年金融危机时靠人民币升值对冲风险
当惠州房价被打压至香港首付的三分之一时,“地段为王”的黄金法则黯然失色,土地的时间价值成为真正的赢家。
03 静默撤离,一部预演十年的撤退史诗
本次大湾区抛售绝非孤立事件,而是李嘉诚内地撤资终章的最后注脚。回望其资产腾挪轨迹,可见清晰的三部曲:
2013-2016年:抛售上海东方汇经中心(71.6亿)、北京盈科中心(72亿)等核心地段写字楼,套现数百亿
2020-2024年:七折甩卖北京豪宅,清仓英国港口,累计变现超2500亿港元
2025年:处理大湾区400套普通住宅,完成内地地产基本清仓
这场持续十余年的静默撤离,使李嘉诚成功避开2018年后房企暴雷潮与2023年行业寒冬。当其他开发商在债务泥潭中挣扎时,他的资金早已悄然流向欧洲新能源、东南亚基建、生物科技等新战场——2025年其海外资产占比已突破60%。
04 信号解读,地产逻辑的范式革命
李氏抛售潮背后,一场地产价值的底层逻辑革命正在发生。当惠州二手房单价跌破9000元时,平安证券的最新报告揭示了行业剧变:商品房定价正从“成本加成”转向“价值分层”。
豪宅奢侈品化:顶豪如深水湾79号将如限量版爱马仕,脱离成本定价羁绊
质价比决胜:新规“好房子”遵循成本+利润加成,但需匹配真实居住价值
旧房消费化:存量二手房如同二手家电,因品质折旧必然折价
与此同时,租售比正成为价值新锚点。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逐步企稳并非市场回暖,而是价格触达成本线后的分化开始——只有真正的好房子才能守住溢价。当北京海淀豪宅开始比拼“静音住宅”和全屋健康灯光系统,东莞别墅却还在为腰斩促销时,楼市已然分裂成两个平行世界。
深水湾道79号终究没有挂牌,但李氏家族在大湾区挥泪甩卖的400套房源仍在快速去化。当香港中产坐着免费巴士涌入惠州售楼处时,他们追逐的不只是廉价钢筋水泥,更是一个逝去时代的余温。
而92岁的超人早已望向新战场——欧洲电网、英国水务、东南亚生物科技的版图上,深水湾老宅的风水传说已成旧日历。他的转身如此彻底,以至于连发家的“龙穴”都可一笑置之。当东莞地块囤积26年终告清仓时,人们终于看清:时间才是终极的套利工具。
关注我,一起解读生活!
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,证券配资的条件,360配资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